近日,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省赛获奖项目评审结果公示。经网络评审和现场路演答辩,我院郎丽老师、叶洪光老师和赵金龙老师指导的项目《织出荆楚红——“创新+融合”让荆楚纺织非遗活起来》和王妮老师、李青老师和郭泰辰老师指导的项目《守护一抹蓝——荆楚蓝染非遗活化融合创新一体化方案》纷纷斩获银奖。
武汉纺织大学第九届互联网+湖北省省赛获奖情况
据悉,本届大赛参赛高校覆盖面和学生参与度均为历来最高。湖北赛区自今年6月开赛以来,全省共有9.75万个项目,43.06万名大中专学生报名参赛。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网评,共产生797个复赛项目,全省共有407个项目入围现场赛,经过小组赛,共产生金奖170项,银奖235项。
服装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团队参与”互联网+“赛事。自赛事启动以来,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关心备赛情况,并在学院举行了第九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院赛路演答辩,现场与参赛团队成员及指导老师沟通交流,鼓励他们认真备赛,鼓励各学院挖掘参赛项目,从校赛到省赛复赛给各参赛队伍大力支持与指导。
获奖项目介绍:
《织出荆楚红——“创新+融合”让荆楚纺织非遗活起来》:
项目团队来自服装学院非遗社团,并实现跨校合作。团队成员来自武汉纺织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专业涉及服装、艺术、纺织、化工、城乡规划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
团队依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汉绣),在相关领导和教师的指导下,扎根荆楚大地,致力于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创新,新老成员接力传承十五载。项目通过多年的实践与调研,凝练出创意赋能、技术赋能、工匠培养、产业赋能四维一体的传承新模式。通过设计创新,实现理念、应用创新,帮助各地传承人把传统产品变“土”为“洋”;通过技术创新,利用超声涂料辅助染色技术、设备改造和数字媒体技术,解决传统工艺的技术瓶颈;通过人才培养,分类分层培训乡村工匠、建立培训基地,解决传统工艺从业人群断层的难题。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直接带动就业3200余人,间接带动5000余人,带动乡村就业人均收入10000余元/年。项目经验推广到湖北、安徽、湖南、新疆等地,保护并传承多种纺织技艺;“非遗+文旅”的模式在宜昌、武汉两市四地落地、开花。
从教育中来,到产业中去,再反哺教育。团队成员在比赛中也锻炼了自身的本领,近五年共取得了30多项省级以上奖项,其中2022年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守护一抹蓝——荆楚蓝染非遗活化融合创新一体化方案》:
如何进一步通过乡村振兴挖掘荆楚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针对可产业化的非遗蓝染产业,使其能够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是当下理论与实践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基于湖北地区千年的楚蓝文化根脉,在武汉纺织大学纺大染语团队长达十年的研究成果的市场转化与需求中孕育而生。
2022年团队项目被华师国家大学科技园引进,现有成员25人,是目前湖北省内唯一一个以“楚蓝”文化研发为产品内容的文化科技类创新型企业。包含荆楚非遗印染文化科普教育、荆楚非遗印染产品创新研发、荆楚非遗印染文创品牌打造以及文化产业引领等板块。公司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武汉纺织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两大平台,长期组织、引导、助力、赋能湖北省内创办的手工印染工坊传承人、企业、以及手艺人在致力于乡村振兴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