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6日,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湖北省复赛现场赛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我院“纺大染语”团队凭借《楚蓝新生——AI赋能非遗印染文化产业引领者》参赛项目,在全校唯一一个入选省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研究生创意组中摘得金奖。此次参加现场路演选手来自2023级研究生苏薇和2024级研究生宋美昕,带领团队10余人,在导师王妮副教授的严格指导下,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准备通过院赛、校赛、省赛网评的层层筛选,最终进入省赛现场赛角逐。

《楚蓝新生——AI赋能非遗印染文化产业引领者》金奖项目是截至目前我院在教育部认定的学科竞赛A+类榜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取得的最高成绩,也是我院“纺大染语”团队十七年来潜心深耕研究楚蓝文化,打造区域非遗印染文化产业IP的成果,更是我院在非遗人才产教融合培养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据项目答辩人宋美昕介绍:楚蓝指的是楚国的蓝染,在古籍礼记中记载,楚国宫廷就已了蓝尹的官职,进行专门的蓝染工作。在调研政策的时候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几年,湖北省委乡村振兴文件的出台,为我们的项目提供了政策指引。纺织行业作为全球第二大污染产业,其碳排放量不容忽视。而植物染料凭借其可降解、低能耗的特性,成为了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技术路径。在过去的17年,“纺大染语”团队也深入湖北多地调研蓝染产业,助力国家级项目申报,省级非遗印染项目获批。同时也在不断努力扩大蓝染知名度。针对我们团队调研的当前蓝染产品行业痛点,我们以国母彭丽媛女士身着蓝染服饰为引领,打造 “中华蓝” 植物染时尚设计素材智库,收集 5 万 + 图案。团队AI赋能荆楚地区纹样创新设计,结合传统图案,生成新兴图案。利用AI自动收集分析图案,建立全面数据库。同时注重传承人知识产权保护,已获得多项专利。并且AI赋能优化生产流程,通过AI虚拟试衣技术,将三维服装模型映射到用户虚拟形象上。打造蓝染元宇宙。核心非水基液体石蜡介质染色技术。节约了75%的水资源,确保了染料的纯度和安全性。进行市场竞品分析,发现我们纺大染语产品具有价格亲民、荆楚文化风格鲜明,原料可塑化和供应链完整化等优势,同时我们打破了“植物染=高价小众”的魔咒,把控成本同时品控提升。
据悉,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由教育部联合中央单位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打造,已经成为中国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湖北赛区参赛报名数超过14万项,参赛人次超58万,分为高教主赛道(分本科生组、研究生组)、红旅赛道、产业赛道、职教赛道四个赛道,共有来自10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60个项目进入决赛,评出198个金奖、262个银奖。入选省决赛的项目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应用场景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科技领域,同时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民生服务板块,充分展示了各团队不断开辟科技创新新领域、塑造发展新优势的蓬勃动力。

